24小时全国咨询电话

微信咨询   feiyusky!       

热点资讯

三亚户外-三亚培育系列特色产业 为贫困户提供可持续增收渠道

发布日期:2018-08-25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时间:2018-08-24 09:57来源:海南日报 作者:易宗平

  三亚培育系列特色产业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

  为贫困户提供可持续的增收渠道

  海南日报记者 易宗平

  远眺,群山莽莽,巅连无涯;近看,绿树掩映,屋舍俨然。

  这里是三亚市育才生态区抱安村,位于该市北部山区。不过,现在抱安村是颇有名气的野蜂蜜专业村。

  “我们村的野蜂蜜,由于是原生态的,在市场上很抢手。”8月23日,抱安村“找蜂高手”盆清才自豪地说。

  如果只靠找蜂而不培育,难道有那么多野蜂吗?

  在“嗡嗡嗡”的蜂鸣声中,海南日报记者发现,抱安村森林深处、房前屋后,放着一排排蜂箱。

  “探索找蜂与育蜂相结合的有效路径,促进野蜂产业可持续发展。”抱安村包村干部刘会来介绍,驻村工作队引导贫困村民成立蜂业合作社,村民们制造了许多蜂箱,供野蜂居住和酿蜜。这种生生不息的产业模式,使全村9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00人于2016年整体脱贫。

  在保护中开发,在开发中保护。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,助力贫困户增收的系列特色产业,正在三亚全市风生水起。

  探索新型产业。在育才生态区马脚产业基地内,由于选用了红、黄、蓝、绿、白等颜色的棚膜和防虫网覆盖,热带五彩水耕蔬菜园颇具视觉冲击力。“不同颜色的防虫网覆盖,对作物长势、产量、品质以及主要病虫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。例如,咖啡色网覆盖下,其果实纵横径、产量以及可溶性糖、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白网,且粉虱数量显著减少。”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小锋说,热带五彩水耕蔬菜园的水耕蔬菜采用“无土栽培技术”,尽管种植期间全程无农药,但可以有效避免病虫害侵袭。该基地配套建设的抗14级台风大棚,克服恶劣天气的影响,具备循环农业、有机农业、立体农业的优势。这个新型产业基地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,目前带动38户贫困户增收致富。

  做大规模经济。天涯区台楼村的火龙果植株在支架支撑下,快长到人的脖子高了。近段时间,该村贫困村民黄良和、符海莲夫妇用细绳将植株与支架轻轻束在一起,增强植株抗风雨能力。“我和老公在这个基地上班,两个人的月工资总额达到6000元。”符海莲乐呵呵地说,我们在家门口打工,下班后还可以照顾家庭。天涯区农林局局长林唐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,这个火龙果基地有340亩,采取“企业+村集体+贫困户”模式,整合投资近2000万元,实现多方共赢。下一步,天涯区将扩大火龙果种植规模,着力打造台楼火龙果风情小镇。

  迈出“标准步伐”。三亚市崖州果蔬综合批发市场总投资2.1亿元,一期项目已完工并投入使用,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中。崖州区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晰说,市场构建了从源头到交易、包装、运输等各环节的农产品安全监测机制,实行标准化运作,确保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崖州果蔬综合批发市场负责人卢日高介绍,2017年11月底该批发市场运行以来,完成瓜菜交易量逾10万吨,成为辐射琼南地区的果蔬专业市场,不但使种植户的冬季瓜菜收购价同比提高了20%,而且在交易旺季吸纳200个贫困村民在市场内就业。

  促进产业融合。2017年12月,三亚市扶贫农产品景区销售店在三亚大小洞天旅游区内揭牌成立,拓宽了贫困户种植、养殖农产品的销售渠道。同时,三亚娱支洲、南山文化旅游区和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,都设立了扶贫产品销售点。目前,该市30家旅游企业与扶贫村进行结对帮扶。三亚还初步设计了6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,包括多个美丽乡村,串联起雨林、海岛、田园、历史文化、温泉养生、休闲垂钓等旅游资源。一批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后,部分贫困村民开始吃上“旅游饭”。抱前村抓住机遇,探索推行“民宿+火龙果观光农业”等模式。

  着力培植的系列特色产业,成为三亚市贫困户、脱贫户可持续增收的可靠依托。

  “为完善配套制度,推动扶贫政策落实,三亚市出台了生态补偿、旅游扶贫、金融扶贫、电商扶贫等年度工作实施方案和细化措施。”三亚市扶贫办专职副主任张磊说,2018年,市财政共计投入专项脱贫攻坚资金5497万元。同时,该市配套行业扶贫资金、扶贫重点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保障经费等。

  谈及产业扶贫,三亚市副市长何世刚表示,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,区、村以及帮扶干部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,群策群力,推动第一、第二、第三产业融合发展,落实产业扶贫政策,提高贫困户收入水平。